东方时评丨不能让大学校园沦为网贷“收割场”
2020-09-20 10:29:09 | 来源: | 编辑: |
2020-09-20 10:29:09 | 来源: | 编辑: |
不必讳言,网贷的兴起,一定程度上给人们花钱消费提供了便利,尤其是对于已经成人但没有正常收入的大学生而言,网贷的确有着现实需要。从现实来看,各大电商推出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层出不穷,如花呗、任性付等,因其申请门槛低、手续简单、使用便利等特点,深受热爱网购的年轻人喜爱,是许多“95后”首次尝试信用消费时使用的产品。
可以说,一方面有着消费需求;另一方面有着市场供应。这本就是好事。但不容忽视的是,网贷市场并非一潭静水,其中存在的乱象不容小觑。加之,大学生自身金融安全意识欠缺,理财能力也欠佳,也存在过度消费。于此,也就极容易被不良网贷所伤。并且,其中的诈骗也不时出现,这就导致大学生权益受损,甚至不排除一些恶性事件的出现。
不能让大学校园沦为网贷“收割场”,这需要多方位努力。一则,高校当负起责任。此前有媒体就指出,个别大学生身陷“校园网贷”的主要原因,除了大学生本人消费理念、理财观念的不到位之外,还与高校平时对学生的教育缺失有关。确如其言。高校不能当“放任管家”,还须完善管理,加强大学生金融安全及科学消费知识的教育与引导。
二则,强化市场监管是重要抓手。尽管整治校园贷等网贷以及相关清退工作,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在推进。如,2017年6月,银监会、教育部、人保部联合印发《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》,基本上否定了网贷机构在校园贷市场中存在的合法性。而监管执法唯有“及时主动发现”不良借贷平台,并使其得到应有惩治,才能规避其坑害用户。
三则,金融机构须有担当。上述《通知》就曾明确,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,有针对性地开发高校助学、培训、消费、创业等金融产品,向大学生提供定制化、规范化的金融服务。于此,对于相关银行不妨积极作为,合理设置信贷额度和利率,提高大学生校园贷服务质效,并引导大学生科学理性消费。
另外,大学生家长不能置身事外。即便大学生已经成人,但家长依旧不能“大撒把”。必要的消费规制很有必要。最为基本的,应该教会他们“过日子”,即理性花销。还如,面对社会中出现的因网贷造成的伤害,家长更应该常敲警钟。当然,对于大学生自己来讲,应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,并珍惜自己的征信,对于一些金融诈骗伎俩也应多学多防。
关键词: